蘇景光牧師

蘇景光牧師
新常態
刊登日期: 2020-08-22

新常態(New Normal)是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的一個描述經濟狀況的概念。埃里安先生意在解釋在後金融危機時期(2008年至今),西方發達經濟體通縮長期化的形勢。也就是說,經濟學家原本認為,危機後的通貨緊縮理應是短期現象,現在卻進入了長期化的穩定狀態。


這個概念近年來掛在不少人的嘴邊。疫情期間,差不多香港教會都採用直播及錄播主日信息和網上主日學、神學院亦採取視像教學,甚至提供視像平信徒課程。向教會或信徒說話,帶給我們一種新穎牧養型態。這種趨勢我們已使用了一段時間,信徒對此也有不同意見。綜合不同信徒的看法,簡單而言,有以下的印象:一.認同這種型態的信徒表示——教會在疫情中仍可以繼續牧養,可以幫助信徒持守真道;甚至可以在家有自在的空間環境參與。二. 反對這種型態的信徒表示——短期內無可否認可以解決牧養的問題;但由於這是一種單向式方法,缺乏互動果效,教會無法掌握信徒真實的情況,長此以往難以提供適時的牧養,也會令信徒漸漸走向閒懶,亦沒有主內相交真實的接觸,甚至對教會的歸屬感減低。


從以上的見解,我們對這種新常態需要有明辨智慧:


1. 視像科技的出現是上帝對教會/信徒的恩惠,也許在一年前我們無法想像這種科技可以在屬靈的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2. 面對這種新常態的出現,的確對傳統牧養方式有啟示作用,牧養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包括:五官接觸的全面交流,過去我們對人的冷漠態度,是否應要有悔改的必要,重燃對別人的熱情。


3. 教會事工在疫情下幾乎停滯,不少大型活動/聚會都受到衝擊,牧養思維須要考慮新方法實踐,人不能再依靠過去成功的經驗去一本通書看到老


4. 新常態的理論概念會有穩定發展成為「常態」;而再走進另一個新常態出現,人若處身其中,就要擴張自己的境界。對我們是利多於弊或是,弊多於利


信徒應該明白以上帝的旨意為先為重的信仰核心價值。「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以理書六10)但以理違反了波斯王大利烏的禁令,仍然向上帝禱告。他的禱告是有方向的,就是向著耶路撒冷禱告。但以理面對一個新常態的國家,信仰有不少挑戰,但他仍能以上帝為自己的上帝。無論環境有或大或小改變,我們要明辨不是甚麼常態如何改變,只要仍曉得自己是上帝的子民身份,相信真理是不變更的,真理叫我們得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