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明牧師

陳培明牧師
新常態
刊登日期: 2020-07-04

撰寫本文的時候,眼看著桌面上小小的地球儀,憧憬著「大地在我腳下,國計掌於手中」的思緒。誰知道這個世界,也包括香港在,與我們一直所認識的不一樣,在這一年之內竟然經歷了巨大變化,不為人所知,也去了常態。


由疫情而引伸出來新的行為模式,稱為「新常態」(New Normal)。這個新的名詞,代表了「從前不尋常的,已變成平常。」[1]包括了經常量體溫、帶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這種「新常態」,使人類在急促的情況下,也在無可選擇地採用新的行為模式,目的是很簡單的,就是寄望疫情還未受控制,藥物仍未發明之前,能夠保障人類的生命,防止疫情擴散,更希望經濟活動可以盡快恢復。


有人說「新常態」是不會間斷的,而且是會持續地存在,此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多份財經雜誌如《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彭博》(Bloomberg)等分別發表了「新常態」的文章,《福布斯》(Forbes)雜誌表示,在疫情過後,……將會有三種現象出現;1)多儲蓄,小消費、2)尋找新的供應鏈,3)小型生意面對衝擊。2《財富》(Fortune)更指出,「新常態」意味著1)政府在防疫及經濟上有更多介入,2)有更多電子化而又非觸碰式的民間及商業活動,3)重組營商模式。3這些因素對經濟活動,以至於各行業的影響深遠,並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復甦。


「新常態」除了對經濟的影響,對教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不論是香港的限聚令,以至於各國所實施的關閉社區、封關、頒令停止商業活動等,所涉及的社交距離,帶口罩等防疫工作,標誌著各人的關係從緊密變疏離,從整合到分散,化整體為鬆散。因此而觸發的,包括信仰越來越個人化、人際關係疏離、減少互動、教會聚會出席人數減退、事奉生疏、防備與人接觸,奉獻減少,和聚會模式改變等等。有人謂,限聚令實施期間,正正突顯會眾內裡靈性生命的質素。而上述所提及的,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已。


我們可以用「新常態」來形容這種教會生活,甚致是個人的屬靈生命嗎?答案就留給讀者回答好了。只是,在還沒有「新常態」這個名詞來形容自己的屬靈生命之前,我們很可能經已實踐了這個模式也不知道了。所以我們要問自己,是否經已習慣了遙距的崇拜聚會?我們的小組聚會是否經已是可有可無?與別人的接觸是否經已表面化?我們的事奉是否經已”交棒”給別人了?
 

[1]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126/20200421/849033/%E5%B0%88%E6%AC%84-%E5%8F%88%E4%B8%AD%E5%8F%88%E8%8B%B1-New-normal
 

2https://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20/05/04/three-things-to-expect-in-the-new-normal-post-pandemic/#159cfdf3c105
 

3https://fortune.com/2020/05/01/business-reopen-economy-coronavirus-new-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