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明牧師

陳培明牧師
機遇處處
刊登日期: 2021-05-02

疫情來了,人心惶惶,為此,「防疫」就成為至上的「上方保劍」了。目的就是避免社區感染。這固然帶來了人際關係和活動的限制,生活上有諸多的不便,也使教會的運作受影響。限制看似叫我們不能作甚麼,又或規劃我們可以作甚麼。但這些限制卻又叫我們看到很多事前沒有想過的機遇和可能性,這都叫我們興奮起來。
 

1.是靈命更新的時機
限制就如增加熔爐溫度的火焰一樣。火焰越大,熔爐的溫度就越高。但相信,增加熔爐的溫度並不是最終的目的,乃是把金屬提煉成為最高的品質。要提煉黃金,就必需要有10001200度的攝氏溫度。至於提煉銀,就只需要961.78度攝氏。金屬之所以純”,是因為原材料的雜質只可以利用高溫才可以去除。金屬如此,去除屬靈的雜質也是同理。

 

林前3:12-14這樣記載,「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今天,限制叫我們重新檢視我們的靈性。原來是多麼的天真,經不起考驗。在過往「安逸」的環境下,我們曾高唱「為了主,甚麼苦都可以吃,也願為主作出一切,犧牲也願意。」現在苦難來了,限制也來了,也不知道那天會過去。我們正要檢視自己過往所講的,是「金、銀、寶石」,抑或是「草木,禾秸」。願我們在主面前從新立志。
 

2.是重拾委身的時機
眾多的教會,都等待著疫情過後,信徒對事奉的委身程度、金錢的奉獻、聚會出席人數、人心是否冷卻等因素會否浮現,負面地影響到教會的事工發展,使人思想到教會的方向、事工的拓展、人手分配上應怎樣定位。我從不擔心這些因素,只擔心會眾的靈性是否能承拓教會的需要。對於信徒在教會事奉的角色,我一向認為,信徒是要帶著一份使命感而事奉的。這份使命感,是來自對主的委身,對教會的委身。是的,缺乏這種委身和歸屬,我們只會成為教會的hopper– 在A教會崇拜,在B教會團契,在C教會協助事奉等。重拾對教會的委身,是一心一意的委身於道真家。我們要思想一下,我們委身的教會是……

 

3.是破格思維的時機
在限聚的規限之下,我們的聚會,從原來不受到限制的,變成受到限制的,我們當然看到背後的原意。但看看聖經吧,其實我們是有出路的。使徒行傳所記載的教會,120人的祈禱會在約翰馬可的家裡舉行、(2)保羅與巴拿巴把福音從耶路撒冷的一個點發展到多點、(13; 28)保羅在河邊向呂底亞講道,(16)以致保羅在羅馬,眾人以為最受到限制的地方,竟然可以自由地傳道,沒有受到禁止。(28:31)可見教會的發展是靈活又機動性的,不會受到時間、空間和地點所限制。這樣的話,教會的活動,也包括崇拜、小組等等的活動,只可以限在教會之內舉行嗎?不是的,問題不是在那裡,乃是我們是否有格外的思維(think outside the box)安排不同的聚會;如透過互聯網、信徒的家裡、會所、郊外,和辦公室等等。到底我們是否受到別人的限制,抑或受到自己的思維所限制呢?

 

有了以上的思維,教會才可以向前走,才可以發展。讓我們一起把握現今的情況,化危為機,使神的家興旺。阿門。